今日,“药叶朋友说”为所有药业同行们整理了4条国内的药业药闻。
一、中成药集采范围或将扩大,第三批中成药集采即将拉开大幕
集采仍然是医保局在2024年的重点工作,虽然2024年的集采重点放到了耗材,但是,行业从业者期盼已久的中成药集采或将扩围。特别是本次“315”活动中,对于中药药材的质量和监管的问题暴露,估计,第三轮中成药集采即将拉开大幕。
中成药集采或扩围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卢庆国提出建议,推动完善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机制。
其表示,扩大中成药集采的范围,将更多临床常用、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中成药纳入全国集采清单,鼓励各地区加强联动,尽快实现中成药集采的最大化,助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来看,鼓励中成药集采扩围,多地已经在实践。
今年1月初,国家医保局在全国医疗保障会议上部署2024年医保工作时提到,推动集采“扩围提质”,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采,做好集采中选品种协议期满接续,实现国家和省级药品数合计至少达到500个。
从以往各地开展中成药集采的情况看,从2019-2020年中成药集采开始地方探索到2021-2023年中成药集采大面积铺开,各地中成药集采不断,既有单省也有联盟形式。梳理发现,就具体品种而言,全国中成药集采中,不少品种与地方中成药集采重叠,例如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华蟾素胶囊等。

图片来源:西南证券研报;因统计周期原因,部分中成药集采未被完全统计
卢庆国表示,目前,各省正在积极推动中成药进入集中带量采购范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试点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不够,使得部分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没有实行带量采购,致使一些企业虽然以低价中标,但并未获得相应的采购量,影响政策效果发挥,也影响了中标企业的积极性;集采规则在技术评价环节对企业以往业绩评分占比过高,致使招标中没有实现充分的价格竞争,也影响了集采效果,难以达到医保控费的目的。
规则正日益完善
西南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中成药集采持续扩围,集采规则日益完善。中成药集采价格降幅不是唯一打分依据,还纳入其他指标,综合考虑医疗机构认可度、药品企业排名和供应能力、药品企业创新力、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产品质量安全因素。
从各地中成药集采规则来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例如,广东牵头的中成药联盟集采,报价上采取阶梯报价的方式,拟中选规则上采取“独家+非独家+备选机制”的方式,整体规则较为复杂,不过实际上是价格和降幅的比拼;同时,广东牵头的中成药联盟集采提出了日均费用的概念,业内有专家指出,这一做法旨在缩小申报企业的价格差距。
湖北牵头的19省中成药联盟集采采取“综合评分+比较降幅+议价”的方式确定中选,通过综合各项指标来通过综合评审,获得入围资格,再看降幅和议价;
北京单省中成药集采采取“带量联动+带量谈判”的方式;
山东单省中成药集采提出了“日均费用”等概念,采取分组竞价,综合评审的方式进行集采,对于高报价企业设置增补拟中选机会。有专家指出,选择提出日均费用的概念是有意在弥合申报企业的价格差距,以及调整此前被广泛讨论的,因不同企业同一组品种的最高有效申报价不同,导致只看降幅时,高报价反而被认定为降幅大的情况。
卢庆国认为,需要规范中药集采带量模式,明确中标价格和采购量的对应关系,让低价中标企业获得足够多的采购量,促使企业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靠规模、靠创新、靠管理实现降本增效;进一步优化中成药集采规则及技术评价、价格竞争评分细则,减少技术评价权重,在提升药典标准保证药品质量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价格优势,最大化实现药品降价、科学公平竞争的效果。
从今年年初国家医保局定下的集采目标来看,接下来各地集采或将加快进度,中成药集采扩围值得期待。
来源:春峰画雨
二、河南13省联盟集采拟中选结果公布(附明细)

各相关生产企业:
现将十三省(区、兵团)药品联盟采购拟中选结果进行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时间为2024年3月28日至2024年3月30日。
企业如有异议,请提供真实有效、有针对性的证据,于公示期内提供加盖企业公章的合法有效证据材料,并上传扫描件至邮箱hnsybjjgzc@126.com,逾期不再受理。
附件:十三省(区、兵团)联盟药品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表





注:篇幅有限,若有需要,可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获取
三、按集采价卖药,药店愿意吗?
3月26日,江西医保局发了一个通知,关于定点药店门诊统筹管理。

通知中,有几个关键信息,需要留意。
1、药店设置独立医保分区,展示销售集采联采药品、国谈药品、挂网药品。
2、药店“进销存”管理系统,和国家医保局信息平台对接,数据同步。
3、除药品配送业务外,承诺不代理、不转让、不委托第三方及各类平台开展门诊医保药品保障业务。
4、国谈、集采药品,执行国谈价支付标准价和集采价,其它医保药品,参照省采价。
5、细化、严管互联网医院的处方管理。
简单来说,要点如果想要用统筹基金,必须接受医保局的严格监管。
我想,政策制定者的出发点一定是美好的,但忽略了一些客观规律后,结果就可能事与愿违。
我推理下可能的结果:
1、很多国谈、集采药,在药店要经常“断货”了。
按相关规定,药店必须按国谈、国采价销售,而药店又必须从省采平台按同样的价格采购,也就意味着零差价销售,卖这些药品药店没利润。那就只能说“断货”了。毕竟,药店的人员工资、场地租金、水电费用等,都是自掏腰包,没有上级拨款的。
2、企业制定销售政策时,不得不二选一了。
以前,企业国谈、集采、挂网中标后,医院和药店渠道可以不同价格销售,特别是集采药品,在医院价格便宜,在药店价格高。
现在,如果进国谈、中集采,就必须医院、药店同价。卖这些药没利润,药店还愿意采购吗?因此,如果想要医院市场,就必须放弃药店市场。
反过来思考,这恰恰是集采未中选企业的新机会。企业的药店渠道销售,必须要多投入。
3、药店非医保商品越来越多了
卖医保药,没钱赚,咋办?药店只能多增加非医保类商品,不然只能亏本。
4、会出现新“回扣”吗?
对于一些价格较高的国谈、省采品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当然不甘心完全放弃药店市场,必须想办法调动药店的积极性。形式上,药店是零差价,实际上,企业仍然有办法给药店补上利润。就和现在的公立医院一个模式,大家都懂了。
这就可能催生药企、药店的不合规,甚至不合法的行为。原本挂光明正大的利润,现在必须走向地下。让好人变坏的政策,我们还不够多吗?
5、做硬件、软件的机会来了。
门诊区配备PC全套或移动端设备,视频、语音等数据存储,都是生意啊。
且不代理、不转让、不委托第三方及各类平台开展门诊医保药品,也就意味着用不到原本成熟高效的外部电商B2C、O2O,药店需要自建相关设备、体系,增加了药店成本,也浪费了原有的社会资源,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失灵,社会总成本增加了。
来源:药筛
四、超百人住院、两人死亡!知名药企紧急召回
日前,日本公布了第2例服用小林制药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后死亡的案例。这也意味着,目前已有两人因服用小林制药的产品死亡,同时入院人数也增至106人。
据日媒报道,早在今年1月,已陆续收到13名消费者身体不适的报告,其中有6人住院治疗,有的患者甚至还需要进行透析;3月22日,小林制药公司在总部大阪市召开记者会,承认公司生产的用于饮料和食品的红曲原料存在问题,并就此向社会公众道歉。
小林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也在3月22日发布了《关于停止使用红麹胆固醇颗粒及自主召回的通知》,指出在日本制造、销售的保健食品“红麹胆固醇颗粒”,收到了一些食用后可能导致肾脏疾病等问题的报告,通过对该产品及其所使用的红麹原料(自社制造)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可能含有非预期的成分,部分受影响产品通过跨境渠道销往中国大陆。目前尚未确定该成分的具体性质,以及与肾脏疾病等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但出于保护消费者健康的目的,决定自主召回红麹原料相关产品。

从召回信息来看,小林制药主要是针对通过天猫小林制药海外旗舰店、拼多多官方海外旗舰店、小林制药海外京东直营店等电商平台购买了“红麹胆固醇颗粒”的消费者,并强调了停止继续食用“红麹胆固醇颗粒 60粒,条形4987072059708”。
3月25日,日本小林制药公司对外宣布,已有33人服用该公司含有红曲成分的保健品后出现肾脏疾病等健康异常情况,其中26人已住院。
3月26日,小林制药先后公布两名服用该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的消费者死亡的报告。厚生劳动省要求大阪市健康局依法对小林制药三款含红曲成分保健品采取废弃等措施,同时入院人数增加至106人。
数据显示,“红麹胆固醇颗粒”从2021年2月起在电商渠道和门店进行销售,截至今年2月底已售出约106万袋。截至目前,红麹胆固醇颗粒已在召回通知中提到的电商平台小林制药官方店铺内下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自己的保健品以外,小林制药2023年生产的18.5吨红曲原料中,有约16吨出售给国外内的52家公司,主要是医饮料食品公司。截止到26日,包括小林制药公司在内,已有30家企业宣布自主回收使用了小林制药公司红曲原料的产品,这30家企业的所在地分布广泛。
小林制药是一家有100多年历史的日本老牌药企。2023年财报显示,小林制药国际事务以美国、中国、东南亚为中心,开发了暖宝宝、额用降温贴、外用消炎镇痛剂等产品,中国销售收入136.5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5亿元),同比上涨9.4%。
2014年8月,小林制药的第39家子公司合肥小林日用品有限公司竣工投产,主要生产医用退热贴、一次性取暖片暖宝宝、芳香剂产品、清洁纸类产品等;2020年12月29日,小林制药再次与合肥高新区签约,建设小林日用品绿色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2024年3月15日,小林日用品绿色智能化生产基地二期竣工,成为小林制药在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
来源:医药健康资讯
声明:本文系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