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行业要闻 > 从2025年中国卫生发展论坛看“三医”协同

从2025年中国卫生发展论坛看“三医”协同

来源:国家医保局  发布日期:2025/9/28 9:48:00

推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是深化医改、提升全民健康获得感的关键所在。
 
9月27日,2025年中国卫生发展论坛在京举行,主题聚焦“‘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跨部门行动与改革”。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医疗、医保、医药三大体系的深度融合展开深度对话,并探讨下一步发展方向。
 
医疗: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指出,“三医”协同不仅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更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全国已设置13个类别26个国家医学中心、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114个省级医疗中心,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向中西部和基层下沉。
 
“当前,全国338个地市(州、盟)实现医学检查结果互认,互认项目超过200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2024年双向转诊人次达3600万,较2020年增长46%。”沈洪兵表示,医疗服务体系正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但在分级诊疗、医防融合、服务连续性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是提升公共卫生治理效能的关键。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夏刚表示,要推动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在人员、信息、资源“三通”基础上深度融合,实现“医中有防、防中有医”。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正以崭新的姿态绽放时代光彩。国家中医药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司长严华国介绍,截至2024年,全国中医类医疗机构达10.4万个,中医类医院6400家,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7.1万人,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下一步要持续推动中医药融入分级诊疗体系,发挥其在治未病、重大疾病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严华国说。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撬动系统协同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表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保障网,每年基金支出近3万亿元,支付方式实现从“按项目付费”向“按病种付费”为主转变。按病种付费基本实现统筹地区全覆盖,病种覆盖率达95%,医保基金覆盖率达80%左右。
 
“我们不仅推动住院支付方式改革,也在门诊探索按人头打包付费、门诊病例分组付费(APG)等多元方式,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健康管理。”李滔说,2024年定点基层医疗机构占比达96%,全国97%的行政村实现医保服务“村村通”。
 
在支持中医药方面,国家医保局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即将启动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试点,首批涵盖57个病种;在结算效率方面,医保预付金制度已在多地落地,2025年以来全国预付基金达786亿元。
 
“医保部门将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通过支付小切口撬动‘三医’大协同。”李滔说。
 
医药: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并重
 
国家药监局副局长雷平指出,药品安全是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药品抽检合格率从2017年的97.9%提升至2024年的99.4%,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与此同时,医药产业创新活力持续释放。我国在研新药数量达1250种,占全球约30%;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总额达66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药物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雷平表示,药监部门持续深化审评审批改革,上半年共批准新药43个、创新医疗器械45个,同比分别增长59%和87%。
 
在支持中医药发展方面,药监部门构建相关审评证据体系,新批准15个中药新药上市,并推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
 
雷平表示,下一步将全力支持医药研发创新,缩短重点创新产品审评时限至30个工作日,同步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制度,实现“一码管全程”,并通过智慧监管提升全链条风险防控能力。

声明:本文系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保胎灵片 片剂(... 江西 2017-10-11
止咳橘红... 颗粒剂 贵州 低... 2019-01-15
盐酸左西... 上海 2017-01-04
益胆片 薄膜衣... 青海 非... 2012-07-12
洛芬待因... 上海 2017-04-26
维生素B... 滴眼剂 江西 2017-11-06
乳酸氟罗... 片剂 陕西 2021-03-19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