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3日,上海市医保局正式发布《关于公布2025年8月药品挂网公开议价采购监管品种名单的通知》,引发医药行业广泛关注。这份最新监管文件直指药品采购价格问题,剑指三类高风险药品,释放出强化医药市场价格监管的明确信号。
附件:1.新申请超“黄线”品种.pdf
附件:2.原在库超“黄线”品种.pdf
附件:3.未通过公允性品种.pdf
附件:4.重点监控品种.pdf

一、监管范围锁定三类高风险药品
根据通知内容,本次纳入监管的药品品种主要包括三大类:挂网公开议价超"黄线"的药品、未通过公允性评估的药品,以及重点监控药品中价格波动幅度靠前且采购金额较大的品种。监管部门强调,此举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药品采购市场秩序,促进同通用名同厂牌药品省际间价格公平诚信、透明均衡。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监管依据包括《关于促进同通用名同厂牌药品省际间价格公平诚信、透明均衡的通知》(医保办函〔2023〕104号)、《药械重点监控监管工作规范》以及上海市全面议价挂网相关文件,体现了政策的延续性和针对性。
二、医疗机构面临采购新要求
通知特别强调,公布的监管品种名单仅作为提醒,各医疗机构需根据市场供需情况以及阳光平台"红黄绿线"议价实时提醒信息进行合理议价。核心要求是既要保证临床需求,又要避免不合理调价,最终实现采购质量可靠、价格适宜的药品目标。
这意味着医疗机构在药品采购决策中将面临更严格的价格管控和更透明的议价过程。业内人士分析,阳光平台"红黄绿线"实时提醒机制将成为医疗机构采购决策的重要参考,有助于遏制药品价格异常波动,保障患者用药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此次监管名单的发布,是上海市深化医药价格改革、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重要举措,将对药品生产企业定价策略和医疗机构采购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行业普遍认为,这有助于进一步净化医药市场环境,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